為貫徹落實國家“擴油菜”工作部署,持續推進油菜單產提升,2024 年秋播油菜生產繼續緊盯“一擴三提”,即擴面積、提單產、提效率、提效益,宣傳油菜輪作擴種政策,集成推廣早熟耐密宜機高產高油品種、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、糧油周年高產高效種植模式,扎實抓好精細整地、種子處理、適期早播、合理密植、精準調控等關鍵技術,確保種在適期、一播全苗,培育壯苗,打牢明年油菜豐產基礎。
一、明確主推方向
合理安排種植布局,宜油則油,科學選配品種和技術,逐步形成符合當地生產實際的油菜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路徑。
1.選擇早中茬口。應對近年低溫凍害頻發情況,油菜生產須選擇早中熟粳稻和玉米、大豆等早旱茬,減少晚播面積,促進周年高產。育苗移栽油菜宜在 9月25 日前播種育苗、10 月底至11 月初移栽;直播油菜宜在 9月底至10月20 日前搶早播種,不遲于10月25日播種。因地制宜開展麥油茬口輪作,充分挖掘各類邊際土地發展油菜生產,推動全區油菜秋播面積穩定。
2.選用早熟高產品種。根據油菜栽培方式、茬口早遲、常年冬季最低溫度等因素,指導農戶合理選用油菜品種,大力推介早熟耐遲播、耐密宜機收、高產多抗油菜品種。適宜我區種植的油菜主推品種有:寧R101、寧雜 182、寧雜158、灃油 737、秦優 10 號、德核雜油8 號、德微油88、浙雜903等。積極開展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,加強因種栽培指導。
3.推廣機械精種。綜合多年不同機械種植方式生產表現,兼顧播種質量和作業效率,重點推廣“秸稈犁耕深埋+精細整地+機條播+機械聯合收獲”種收一體機械路線。根據機具配備情況、秋播天氣等因素,可因地制宜應用無人機飛播、毯狀育苗機械移栽、機開溝起壟擺栽方式。加強油菜生產機械作業技能培訓,推動農機專業合作社、植油大戶開展油菜機械作業社會化服務,擴大機械作業面積。
二、抓實關鍵措施
打好油菜播種基礎有利于減輕田管壓力,提高耕整地和播栽質量,主動防災減災,確保全苗勻苗,培育冬前壯苗。
1.精細整地、施足基肥。秋熟作物收獲后,秸稈離田或粉碎還田作業,及時耕翻埋茬(耕深≥20 厘米、土壤含水量<35%)、撒施基肥(一般每畝施 45%三元復合肥25-30 公斤、尿素5-10公斤、硼肥 0.5 公斤)、精細整地后,達到田面平整,上虛下實,表土細碎,確保油菜良好的播種基礎。施足基肥,基肥中的氮肥、鉀肥用量占一生總用量(畝用 16-18 公斤、6-8 公斤)50%-60%,磷肥(畝用 3-5 公斤)一次性基施。有條件地區推薦施用油菜專用配方肥或緩釋肥,減少施肥次數,提高肥料利用率。
2.精量勻播、合理密植。在精細整地后,采用油菜精量播種機或小麥免耕條播機(每畝播種量250 克以上,與少量尿素或復合肥混勻同播)播種。適墑播種深度1-2 厘米,確保落籽勻播、深淺一致、行距一致,避免漏播、重播、錯行。采用無人機飛播的,選擇在無雨、無風或風速較小的天氣播種,適當加大播種量,調試好排種速度、飛行速度、飛行路線,確保落籽均勻。適期播種的直播油菜一般每畝播種量 200-300 克,每畝成苗20000-30000株,晚播或土壤肥力較差田塊,適當提高播種量。移栽油菜一般每畝 6000-8000 株,早旱茬油菜可降低至每畝5000 株左右,晚茬油菜適當提高移栽密度,可采用“一穴雙株”,保證移栽密度。
3.防控病蟲草害,防災減災。種子處理,播種前曬種2-3 天,殺滅種子表面病菌,提高種子活力。推薦采用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,防控油菜根腐病、霜霉病和菜青蟲、蚜蟲等苗期病蟲害。在 10 月下旬后播種的晚直播油菜,可采用0.05%H2O2浸種技術(常溫浸種 8 小時,淋洗后風干或烘干播種),提高發芽率和抗寒能力。蓋籽鎮壓,采用無人機飛播,在播種后立即開溝拋土,溝土拋散到畦面,蓋籽均勻,防止露籽。對秋播期間降雨偏少、墑情不足的直播油菜田,播種機加裝鎮壓輪,播后壓實提墑,促進扎根壯苗,增強抗寒能力。防除雜草,播后芽前墑情適宜時,合理選擇除草劑,及時噴施封閉化除。對播種時未封閉除草或效果不理想、雜草達標田塊,在苗期再補除一次。配套溝系,播栽后,高標準開好田間一套溝,做到圍溝、腰溝、廂溝內外三溝配套,澇可排旱能灌。根據情況及時清溝理墑,確保灌排暢通。
三、提升服務效能
以培育高產示范典型為著力點,加強油菜生產技術指導服務,不斷提升油菜生產發展水平。
1.加強典型培樹。扎實開展油菜綠色高產高效行動,以油菜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為基礎,加強秸稈全量還田全苗壯苗、機械勻播、高效施肥、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集成應用,提升關鍵技術到位率。組織開展油菜高產競賽,建設一批攻關田、豐產方,培育一批油菜高產、超高產典型,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。培育一批油菜種植能手、產加銷一體化經營主體,帶動規?;N植、機械化生產、產業化開發。積極發展油菜生產管理專業化服務,帶動小農戶發展。
2.加強苗情監測。分析生產面臨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,提出下一階段有針對性的田管措施意見。加強新技術新產品試驗示范,組織現場觀摩、技術指導。加強苗情員技能培訓,提高苗情監測調度及時性、精準性。因地因時因苗做好指導服務,針對低溫凍害、高溫干旱、連陰雨澇漬害等災害性天氣,及時發布災害預警信息和抗災救災技術指導意見,促進油菜災后恢復生長,減輕災害危害。